中国前3%的最好学科分布在哪些高校?15日上午9时,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发布了2025“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与当前中国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对高水平学科的认知口径保持一致,这一学科排名将全国前3%(或前2名)作为“中国顶尖学科”的标准,将位列全国前7%(或前3名)和前12%(或前4名)作为“中国一流学科”的标准。据统计,共有114所大学的336个学科点入选中国顶尖学科。
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以28个和22个中国顶尖学科位列全国前二,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各有15个顶尖学科、并列第三,浙江大学以13个顶尖学科处于第五名,中国人民大学以11个顶尖学科紧随其后。
【上海学科整体实力稳居全国三甲】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学科口径,这份榜单包括我国98个一级学科和5个专业学位类别,全国共有517所高校的5344个学科点上榜。今年,新增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法医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区域国别学4个一级学科的排名。
仅按照上榜学科的数量统计,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有63个和61个学科上榜,名列前茅;清华大学紧随其后,有58个学科上榜。其后,吉林大学和四川大学以57个和56个上榜学科分列第四与第五名,上海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各有55个学科上榜,山东大学有53个学科上榜,北京大学则有52个学科上榜。
2025排名中,从分布看,上海共有24所高校的363个学科上榜,上榜学科总数仅次于北京和江苏,学科整体实力稳居全国三甲。其后,湖北、浙江、陕西等省的中国顶尖学科数量处于国内前列,广东、湖北、山东、浙江、陕西等省的上榜学科总数较多。
中国顶尖学科数量上,上海高校则有51个学科上榜,其中冠军学科有13个。此外,上海拥有中国一流学科145个。无论是学科整体情况还是优势学科情况,均展现了雄厚实力。
聚焦上海具体高校的学科上榜情况,在上榜的363个学科中,上海交通大学上榜学科数达55个;其次是复旦大学(43个)和同济大学(41个);上榜学科数超过20个的学校,还有上海大学(38个)、华东师范大学(37个)、华东理工大学(21个)、上海师范大学(21个)。
今年首次发布了艺术学门类下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5个专业学位类别的排名,指标体系设置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研究创作、学术论文和社会声誉5个指标类别。这一新增的专业学位类别榜单上,上海戏剧学院共有4个专业学位上榜,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均有3个专业学位上榜;上海音乐学院有2个专业学位上榜,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均有1个专业学位上榜。
【51个中国顶尖学科在沪分布】
在上海拥有的51个中国顶尖学科(含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中,复旦大学有15个顶尖学科,哲学、政治学、基础医学3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上海交通大学也拥有15个,其中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2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均拥有4个顶尖学科,华东师大的统计学和软件工程、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和城乡规划学,均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各拥有2个顶尖学科;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体育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各拥有1个顶尖学科。其中,华东理工大学的生物工程、上海戏剧学院的戏剧与影视、东华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上海体育大学的体育学均为全国第一的冠军学科。
目前,上海持续推进高峰高原学科计划,支持高校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围绕国家战略急需领域,布局跨学科研究平台。上海前瞻布局 11个未来学科方向,包括量子科技、变革性材料、智慧深海与极地工程、机器人工程等,引导高校突破学科组织的边界,构建面向未来的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为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支撑。
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源自服务于高校学科建设管理部门的学科发展水平数据监测平台,这些第三方数据源包括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和国内文献数据库等。该系统使用人才培养、平台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高端人才等方面反映学科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变量,跟踪测量中国高校上万个学科点的实时表现和相对位置。此次一级学科的指标体系,下设19个指标,共计200多项观测变量。
盛达优配-在线炒股配资-个人配资平台-散户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